中国有句俗语“半斤八两”,实际上是一样的重量。
但半斤怎么等于八两呢?
其实,在古代,一斤是十六两。
在今天的逻辑关系中,十进制被计算得最多,为什么古人偏偏要使用十六进制呢?
据说采取十六进制与范蠡有关。 一斤多少钱
蠡(公元前536年-公元前448年)、字少伯、华夏族、春秋时代楚国旺地三户(今河南淅川县滔滔河乡)。 春秋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道家学者、经济学家。 曾献策帮助越王,使其复兴刚毅,躲在后面。
范仲淹是早期道家学者、楚学开拓者之一,被后人尊称为“商圣”、“南阳五圣”之一。 出身贫寒,但博学多才,结识楚宛令文种,交往甚深。 当时楚国政治阴暗,不满除贵族以外不能工作,一起流亡越国,辅佐越国勾践。 传说他兴越国,灭吴国,助其雪会稽之耻。 功成名就后,勇退急流,改名为鹫夷子皮,游历七十二峰之间。 在此期间,三次经商成为巨富,成为三散家财,自己号陶朱公。 社会评价:“忠以为国; 智慧防身; 商致富,名扬天下。 “”许多商人供奉他的雕像,称财神,奉为顺阳范氏之祖。
粉丝粉丝粉丝粉丝在做生意中发现,人们在市场上买卖东西,都是以眼还山,很难公平交易,于是产生了制作测量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。
有一天晚上,范蠡去小解,仰望天空的星宿,觉得不可思议,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个记号。 一颗星表示1、2重,13颗星表示1斤。 从那以后,市场上就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——秤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范蠡还发现,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,还拉着人家。 他想,如何改进秤,根除奸商们的恶行? 终于,他想到把白木刻黑星变成红木嵌金属星,除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,再加上福、禄、寿三星,十六两为一斤。 这是为了提醒同行,作为商人要堂堂正正,不能赚取黑金,“商人欺骗别人,就会失去福和幸福。 欺负人,子孙永远得不到“俸禄”( (不能当官) ); 欺负人,会损害“阳寿”(短命)! ”
就这样,一斤16两。
秦始皇平定六国后,最大的功绩是统一度量衡。
有这样的传说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首相李斯。
李斯顺利地制定了货币、长度等标准,但在重量方面却想不出来。 他不知道到底该拿多少两斤当一斤,向秦始皇请示。 秦始皇写了四个字的指示。 “天下公平”表示制定的标准,但没有确切的数量。李斯为了以后在执行中不犯问题,决定以“天下公平”四个字的笔画为基准,一斤等于十六两。
李斯是个聪明人,其实秦始皇并不深奥。 只是希望臣民公平教育,确保大秦江山永远坚固。 具体负责这件事的李斯知道当时主流重一斤16两,试图猜测秦始皇的意思。 结果表明,笔顺正好16笔,保证了民间的认知度,有秦始皇的臭脚丫。
从秦始皇制定统一的度量衡,到新中国成立之初,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。
南宋杨辉有《斤价化两价》的歌诀。 “一求,隔位六二五; 二求,退位一二五; 三求,一八七五记……”一两是0.0625斤,两两是0.125斤的意思……
那么,老制的一斤是多少克? 古代的计量系统经过多次变革,明代以后基本稳定,变化小,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。
这种进位方法在民间很普遍,但经过计算,新中国成立后被废除了。
重量单位采用十六进制,在中国根深蒂固,但纵观天下,很多地方都使用十进制。
例如,把数字加起来,都是十进制,重量单位从斤换算成2就要采用十六进制,非常麻烦。
新中国成立后,考虑改变计量方法。
1959年6月25日,新中国国务院公布了《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》,将1市斤=16市两改为十进制。
这个命令规定得很细致。
国际公制(即公制,简称公制) )是一种以十进十退为特征的计量制度,使用简便,已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,现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,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。 原来按照国际公制制定的市制,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,可以保留。 市制原定16节车厢为1斤,但换算起来很麻烦,所以必须一律将12节车厢改为1斤。 这项改革的时间和步骤,由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。
从那时起,中国的重量单位就是十进制。
中国大陆使用十进制,但台湾还在继续一斤16两的计量。 在台湾买一斤水果的话,那是595克,绝对比大陆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