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厂要去做B2C的生意的时候,会面临一个局面,到底做什么样的产品?一些工厂根据自己传统的B2B经验去开发客户,但是2B的需求是否和2C一致呢?
对于B2C业务,面对庞大的人群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。或者说各个主市场的细分市场里,需求都很不明确。一些工厂给面对高端市场的国外大牌做代工,而当他们以同样的要求给中低端市场提供产品的时候,就会遇到价格过高的问题。比如常为奢侈品怕皮包代工的工厂,可能误以为海外的皮包都是这个要求,实际上这个质量是品牌产生的高溢价支撑起来的。从工厂角度来讲,很难去区分来自于客户的需求,是大品牌还是亚马逊的卖家。工厂要做B2C,需要重新定位产品,并且有产品数据分析能力。
传统的B2B相对机械化,全年的生产、销售计划,每个月的销售额和利润都是会做好规划。而B2C更加快速多变,充满不确定性。竞争对手的产品降价,广告位的调整,市场需求的变化,近期的舆论热点等等各种因素,对销售都有影响。抓住几个关键的环节点,一旦做出了击穿效应就不断加码。有可能在一年之内提升几十上百倍的业绩。
原有的工厂体系、组织架构、决策流程是否能跟得上如此多变的环境,这其实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挑战。一把手的认知和支持是绝对的核心要素。原来传统的工厂去开发一个产品,它有要求比方说,首单有多少量,开发周期,最终产品出来的时间,是按部就办一步步来。这个时候如果说要去应对2C的市场开绿灯,整个流程就要变化,一把手如果不支持,很难去做快速的调整。
一把手做什么事?找定位、定规划、除障碍。公司到底怎么去做跨境,公司的定位是什么?定规划,包括公司人才的组织架构规划、内部团队配置,工作流程,业绩指标等等。一把手很少会参与到具体的执行中去,但是要去看规划的内容有没有完成。如果没有完成的话,遇到的障碍是什么?除了排除障碍,很多员工其实也会提出需要支持,对新业务的支持会不会影响到已有的业务。
找定位阶段,思考这样四个问题。第一,通过做跨境电商,想解决什么问题?有的企业是缺订单,有的是缺利润,客户把价格压的低。还有一些是二代不想接班,不想做工厂,做跨境让二代承接工厂。还有一些企业很执着,就是要做品牌。
第二,能承担怎样的投入?现金流、短期利润、时间团队、分红、股权,甚至有时候控制权、话语权也要给出去。举个办公家具商的例子。第一年居家办公产品的销量很高,但第二年的时候,需求大幅萎缩,竞争激烈赚不到钱。那该怎么办?如果目标就是利润,那就撤掉短期内不能盈利的项目。或者留着利润表现不太行的项目,但少做一些。如果说要的是未来市场占有率,在这个品类中深耕下去,那这个时候反而是个好机会,因为很多其他的卖家因为不好做而在逐步退出。
第三,核心能力、门槛是什么?现有的优势,比如成本、客户资源、设计研发等能力在新的领域是否适用?专利、供应链成本优势能否保持自己的壁垒,很多企业对这些问题其实是模糊的。
第四,如何设计定位?传统行业里,大公司小公司其实都在各自领域的生态位上,跨境电商也一样,不同公司切入市场的角度各不相同。企业的愿景、市场的情况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团队能力是做定位的关键因素。
战略是否一致地匹配定位?明确做什么,强化核心能力,加强自身的护城河。大公司研发实力强,可以做一些相对中高端的产品。如果供应链成本控制得好,可以做性价比高的产品。每个公司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位,同样定位的企业越多,战略的实现越难。腾讯的微信出来后,阿里调整战略部署,开发了办公用的软件钉钉,因为定位相同的产品很难再打开市场。此外,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,切勿盲目感性。需要定期重新审视定位变化,比如市场、平台、产品定位、利润率等等因素。从定位、战略、战术,最后到执行,一把手更应该关注定位、战略层面的内容,基层负责战术及执行的内容。
以纺织行业为例,从纺纱到成本全链涵盖,成本做到极致,定位高性价比。从生产成本击穿到总成本营销成本如何击穿?和对手竞争时,先要研究营销成本。细分市场的营销成本相对会比较高,而大市场一旦稳定,营销成本可以大幅下降,需要一个过程。 物流仓储、退换货如何击穿?产品量足够大的情况下,可以不用第三方的海外仓,建立自己的物流仓储体系。更低生产成本可否再度击穿?比方说有些季节性的产品,反季节生产的成本会更低。整体与阶段策略如何规划?合理分配全年生产计划,保持非常强的竞争力,甚至可以独霸品类。
这个是建立在竞争对手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上。如果对手可以做到更低的供应链成本,那就得从产品设计角度切入,定位从高性价比改成设计款,做差异化。
跨境电商需要怎样的工厂?
第一个问题是谁说了算。老板可以给员工放权,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。因为市场变化太快,如果层层审批,很有可能错失机会。从组织架构上也看得出来,传统市场由高层来感知,层层往下传递。而跨境电商的市场更多是由基层在接触的。确保基层有足够的能力和责任心做事情,中层和高层给予支持。定价调价、应征应对备货、出货、选品定款这些能力要有保证,可以进行动态管理,业绩目标没有达成时怎么样去区分,到底是团队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?公司内部得体系也有很大影响。不同运营团队运营逻辑不同,怎么样指挥其他团队,怎么样评判指挥是否合理?公司资源有限,产生冲突时如何取舍?产品滞销的风险如何承担?
C端思维是关注消费者在哪里,关注用户画像,不像B端,更关注产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到什么市场。而且传统工厂做跨境电商时常常会过度设计,比如批次和批次之间有色彩甚至需要重新生产,但2C完全不同,单个产品内不要有色差就行。传统的工厂可以接收一定比例的缺次,但跨境电商的产品不行,消费者很可能会给差评。产品开发更注重第一时刻真理,第二时刻达标即可。跨境电商尽量不做完全的创新,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定位。供应链角度,追求小批次、高频率、高时效的柔性生产。跨境电商是以市场定价而非成本定价,创新型性价比是突破口,设计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创造更多利润。跨境电商需要关注全链路成本,而非仅仅是出厂成本。有很多的工厂,从传统的角度上来讲是好的供应链,但做不好跨境电商。传统企业做跨境最大障碍,天生的基因导致意识和认知的不匹配。
问答
Q:跨境线上线下的渠道的权重建议?
A:可以先通过一些数据工具分析。线上线下的比重并不是绝对的,得根据产品品类来定。
Q:如何进行数据分析?
A:一是信息获取能力,相应市场所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?比方说出口海关数据、沃尔玛全年采购数据。二是信息加工能力,同样的数据,很多人的解读方式不同,比如看到复购率高的产品,可以对产品进行组合打包销售。
Q:跨境市场调研的工具?
A:卖家精灵、鸥鹭、桨歌等待都可以。一些新兴平台可以自己写个爬虫抓数据。
Q:做跨境是找代运营还是自建团队?
A:工厂自身转型成功做跨境的比例并不高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,联合代运营来做是比较主流的做法。还有一种模式是卖家转型做工厂,卖家对应产品有深刻的认知,找工厂合作的模式也越来越多。找代运营还是自建团队做跨境,还是需要看企业自身的定位。